下面是范文網小編分享的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3篇 小學語文3年級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抓住關鍵詞語,聯系生活實際,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體會其中的樂趣和的情感。
3、體會描寫肥皂泡時用詞的恰當、準確。
4、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想象吹肥皂泡的情景,體會吹肥皂泡帶來的樂趣和的情感。
教學過程:
復習回顧、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一、導入
吹肥皂泡時是那么的開心,這節課讓我們同冰心奶奶一起去再次感受吹肥皂泡的快樂。
師板書課題。
二、復習本課生字新詞及認讀字。
溶化、潮濕、輕清透明、、散裂、
粘
稠
薄
顫
巍
揉
渡
巔
方法:指名讀字詞(后進生),師生共同訂正讀音,再獨自讀一遍鞏固字音。
過渡: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課文的3—5自然段,也就是吹肥皂泡時的情景和感受這部分。
三、學友互助、檢查預習。
同桌交流。
課件出示交流提示
1、課文圍繞肥皂泡講了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肥皂泡帶來的夢幻般的感覺和想象。讓你最感興趣的是哪部分?
2、說說你的理由。
3、一邊讀一邊想象著畫面。
4、學生自讀感受文本。
集體交流。
師生交流。
四、品讀課文,感知文本。
感受吹的過程:做泡泡、吹泡泡。
課件出示第三段:我們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點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筆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個輕圓的網球大小的泡兒,再輕輕地一提,那輕圓的球兒,便從管上落了下來,輕悠悠地在空中飄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輕輕地扇送,有時它能飛得很高很高。
點撥要點
1、引導學生注意表明先后順序的詞語。
2、引導學生體會到吹肥皂泡的動作特別輕。吹肥皂泡的動作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體會到的?
動作輕:慢慢地吹起、輕輕地一提、輕輕地扇送;樣子輕:輕圓的、軟悠悠地飄游。
3、引導學生嘗試著用上“先……然后……接著……”一組詞語將吹肥皂泡的過程敘述出來。
課文的內容內化成學生自身的語言,強化了語言表達的有序性。
4、指導感情朗讀。
由動作的“輕”過渡到樣子“輕悠”:正因為慢慢地吹,才會有這樣輕圓的網球大小的泡,只有輕輕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輕悠悠地在空中飄游??磥泶捣试砼菀惨覀冋J真地去做,仔細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護,才能飄得更高更遠。
感受吹起來的泡泡。
1、課件出示第四自然段:這肥皂泡吹起來很美麗,五色的浮光,在那輕清透明的球面上亂轉。若是扇得好,一個大球,會分裂成兩三個玲瓏嬌軟的小球,四散分飛。有時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這脆弱的球,會扯成長圓的形式,顫巍巍的光影凌亂。
從形態多姿、顏色多彩、變化多樣幾方面來理解。抓住重點詞句理解。
點撥重點
(1)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后來泛指多種顏色。浮光——液體表面的光澤、顏色。課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澤和顏色。
指導朗讀。
(2)“輕清透明”四個字不僅寫出了肥皂泡“輕”的特點,而且寫出了肥皂泡純凈、清亮、透明的特點。
指導朗讀:輕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轉、色彩斑斕,多美麗,多神奇呀!
(3)“玲瓏嬌軟”: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軟、嬌嫩、美麗。玲瓏,精巧細致。嬌軟,美麗、嬌嫩。
體會喜愛、嬌愛之情。把感受讀出來。
(4)“有時吹得……光影凌亂”,還“顫巍巍的”。
為什么說“顫巍巍”的?和脆弱結合起來體會。
“光影凌亂”——指由于肥皂泡處于動態中,表面的光澤和顏色變化迅速且多樣,顯得不整齊、沒有規律。凌亂,不整齊,沒有秩序。
2、課件出示:這時,大家都懸著心,仰著頭,屏著呼吸,——不久,這光麗的薄球救無聲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來,灑到眼睛里,使大家都忽然低了頭,揉出了眼淚。
(1)想象引導:體會緊張的心情。
課件出示填空
這脆弱的泡泡牽動著孩子們的心,她們滿懷期待,希望它們多停留一會兒,祝福這美麗的泡泡飛得又高又遠。
吹肥皂泡的孩子們心里在對肥皂泡說:“()?!?/p>
(2)指導朗讀。
體會夢幻般的感覺。
課件出示第五段。
1、“那一個個輕清脆麗的球兒,是我們自己小心地輕輕吹起的……”
(1)連用了四個“那么”,你體會到了什么?——特別喜歡肥皂泡。
(2)把你想到的感覺讀出來。
(3)那么圓滿,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麗。目送著她,心里充滿了快樂、驕傲和希望。
2、課件出示:我想借著扇子的輕風,把她們一個個送上天去,送過海去。到天上,輕輕地挨著明月,渡過天河,跟著夕陽西去?;蛘咻p悠悠地飄過大海,飛越山顛…。
(1)希望什么呢?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
(2)送上天去做什么?送過海去做什么?
使明月更皎潔,夕陽更燦爛;
(3)飛到明月、夕陽身邊的僅僅是肥皂泡嗎?
這時,那些肥皂泡仿佛就是孩子們的化身,帶著她們的希望和夢想飛起來了,飛上藍天,親近明月,渡過天河,追逐太陽,與日月同輝;漂過大海,飛越山巔,讓孩子更甜蜜幸福,此時我們走進了夢幻的世界,產生了無盡的遐想。
(4)帶著想象自由讀一讀。
(5)教師配樂范讀。
課件出示音樂。
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去聽、去想,走進夢幻般的泡泡世界。眼前似乎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象?
五、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1、插上想象的翅膀,
課件出示想象填空
那一個個輕清脆麗的球,
是我們自己小心地吹起的。
是那么圓滿,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麗。
這美麗的肥皂泡,輕輕地飛起,
我希望肥皂泡永遠不破裂,
飛到();飛到();飛到()。
小結:我們從夢幻的世界又回到了現實的世界,那些肥皂泡只能成為美好的夢想,成為童年美好的回憶,正如冰心奶奶所說——
出示課件:
童年是真中的夢,是夢中的真,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
作業:
結合自己吹肥皂泡的經歷,課下把自己吹肥皂泡的情景寫下來。
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豐富的詞語和生動的句子,有感情并準確的朗讀課文。
2、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用。
4、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用。
[教學設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畫面美,教學中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畫面美,并領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時用筆之細膩,同時領悟、體會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學方法]自讀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多媒體展示)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n愈 《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蹙S 《山居秋暝》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灸?《絕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K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茏现?《鷓鴣天》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钆数垺稄V陽山道中》
雨在古代詩人筆下,已經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的“抒情詩之王”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字詞預習檢查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預習的字詞,弄清字詞讀音、字形以及含義。組內練寫,互相檢查。)
注①讀準字音。
靜謐( mì ) 蒞臨( lì ) 吝嗇( lìn )( sè )
咄咄逼人(duō ) 粗獷(guǎng ) 干澀(sè )
②掌握下列詞語
靜謐:安靜。謐,安寧、平靜。
蒞臨:來到、來臨(多指貴賓)。
吝嗇:過分愛惜財物,不舍得給別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瀝瀝:形容輕微的風聲、雨聲、落葉聲等。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三、 朗讀訓練
1、配樂欣賞,初步感知。
2、齊讀課文,注意朗讀時的重音和停連。
四、文本分析(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分析)
1、文章的寫作思路。
2、用兩三個詞語概括每個季節的雨的特點。
春雨的特點:美麗而嬌媚
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
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過對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點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雨的愛戀和贊美之情,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4、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2——5段。
五、難點分析(小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組討論結果)
1、文章沒有直接描寫春雨,而是寫萬物經雨洗淋后的情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段文字寫了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是間接描寫,展現了雨過天晴的春意盎然。間接抒發了對春雨的愛戀之情。
2、凄冷的秋雨為什么能純凈人們的靈魂呢?
秋天的雨,端莊而又沉靜。在人們勞累了一個春夏,收獲的時節,給人安靜與深思,秋雨使人靜謐,使人懷想,使人動情,所以說可以純凈人的靈魂。21
3、這種“特殊的溫暖”,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冬雨給人以清冷和柔和的,萬物經過冬天的洗滌,使人感覺到濕潤、明亮與溫暖,讓人忘記冷冽的寒風,干澀而苦的氣息,忘記了嚴冬。w
4、上文寫雨多用“她”或“它”指稱,為何這一段改稱“你”。
用第二人稱稱呼雨,顯得更親切感人,更能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六、修辭分析
學生找出文中運用了修辭的語句,并選出一句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
七、作業
1、有感情并準確的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到積累本上。
3、以“風的四季”為主題,運用比喻、擬人或者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幾句話。
【教學總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蓖瑫r它還強調“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庇纱丝梢钥闯鲩喿x是一個學生個性化表達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感受。
在引導學生感受優美散文時,要立足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得能力。我基于新課標的要求,同時了解到七年級的學生對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學生在感受散文和鑒賞散文的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設計這邊課文時,通過讓學生四讀課文,去感受散文的優美。首先初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了解這篇文章的內容,同時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拿出手中筆進行批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閱讀完之后檢測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生字詞掌握情況,并對一些易錯、難懂的字詞進行講解。其次,讓學生帶著問題二讀文章,“這篇寫得是雨的四季,那么雨在四季有什么特點呢?”設計這個問題是為了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很多學生會從文中圈畫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點,但對于雨在春季的特點不知道如何去總結。我在這點做得不太好,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有層次引導,這使學生直接去總結雨在春季的特點時顯得不知所從,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學生自身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引導。再次讓學生三讀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一處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可以從修辭、不同的角度等方面進行賞析,注重培養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欣賞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但從這個環節我也了解到一些學生存在的問題,第一個是學生對一些修辭把握得還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學不能夠準確區分比喻和擬人。第二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鑒賞時,學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下手。對于這些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要進行專項練習加以鞏固。最后,再讓學生四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滲透的感情。
雖然這堂課結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學課堂才剛剛開始,對于剛剛講過的這堂課,覺得自己對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還算準確,思路還算清晰,但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讓學生個性化讀的時間少;在鑒賞課文美的時候,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課堂中語言不夠簡練,造成拖堂的現象。了解到自己存在著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課文,一邊讀一邊展開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語言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學習中了解掌握由作者的觀察順序和“實寫與想像互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及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做到學以致用。
4、通過學習更加熱愛祖國,深刻體會祖國統一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一邊讀一邊展開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語言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多媒體出示香港全景)這是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城市。你知道它是哪嗎?你又對它有哪些了解呢?師:我這里有一些香港的資料愿意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師:香港是東方的一顆明珠,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你們看:這里高樓林立,向世界展示著風彩;美麗的維多麗亞港灣在深深地追訴著它的百年滄桑;繁華的街市上車水馬龍,陽光下的香港是迷人的。今天我們就一同去觀賞夜的香港,走進香港之夜。(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香港的夜晚會是什么的景色呢?讓我們一同走進巴金先生帶給我們的課文中去看一看。
1、自由地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2、快速讀文(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分幾個自然段來寫的。)香港的夜晚怎樣,試著用文中的一句話或一個字表現出來。(板書:美)香港的夜真是有那么美嗎?你是從哪些自然段中知道的?
三、品讀感悟,以讀悟情
1、指導學習課文第四自自然段。
(1)指名讀:對面的香港是什么樣的?說說對面的香港美在哪?
(2)師生配合分角色來讀文。在讀的過程中想一想老師讀的景物有什么特點?你讀的景物又有什么特點?
師:這里將天,海與對面的香港對比來寫的,更讓人覺得(太亮了。)
師:這時的香港是萬顆星點的聚合。①“萬顆星點”怎么樣???②那么多的星點“聚合”在一起?!熬酆稀笔裁匆馑??③“萬顆星點的聚合”是怎樣的景像呢?為什么別的地方都是黑,單單香港就成了萬顆星點的聚合了呢?
2、指導學習第五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第5自然段
(2)香港為什么會成了“萬顆星點的聚合”呢?①這里寫星的山用了兩句,說說如果去掉后面紅色的一句好不好,為什么?(生交流見解)②師補充講解:其實香港能成為“萬顆星點的聚合”,成為“萬丈光芒”的星山還有一個別的原因:香港面積不大可以說是一個彈丸之地,那里的高層建筑隨處可見,十幾層,幾十層,上百層,很多都隨著山勢而建。這樣的地勢,這樣的建筑,再加上這樣多的星點一樣的燈光,所以巴金爺爺眼中看到的香港就成了“萬顆星點”的聚合,成了一座放射著萬丈光芒的星的山。
(播放課件)師同時配音讀第5自然段
生:現在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些什么?
a、帶著這種感受去邊讀邊想像這一段文字用你的心去贊美這萬丈光芒的星的山。
b、誰想把這種感受用你的聲音傳遞給大家聽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試讀———指讀評議———齊讀
(3)從同學們的朗讀中我聽出了一種山的氣勢,眼前好像出現了耀眼的光輝。
師:你看我們用聯系下文的方法讀懂了“萬顆星點的聚合”看到了一幅美麗的畫面。這是理解句子的好辦法。今后同學們也可以運用這樣的辦法聯系上下文去理解更多的好詞好句。
過渡:此時我們的心已經走進了文中。巴金爺爺在親眼目睹這萬顆星點的聚合的景象時,不禁浮想聯翩,他都想到些什么呢?
3、第六自然段:
⑴生:小組合作邊讀邊畫想一想他都會想到些什么呢?(匯報交流)
⑵“忘我”是什么意思。忘記自己,那想著什么呢?為什么會達到這樣的境界呢?
師:你看作者在寫景時加進了自己的想像,就把景物寫活了。
⑶再去讀一讀這些想像的語句,邊讀邊想像你就會感受到香港那繁榮的美。
5、第七、八自然段:
同學們的心已經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樣牽掛著那座“萬丈光芒的星的山”
船還在行著,他們又到了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
6、最后一段:
(1)過渡:船愈行愈遠,走進群山,走進黑暗。爺爺的心情又是什么樣的呢?生默讀這一段回答問題
(2)點撥:什么是幻景?
(3)這里為什么會覺得是一種幻景呢?
四、回顧全文總結文意
作者的朋友為什么會說:“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五、欣賞回放深化感悟
過渡:學完了這篇課文,我突然間有了一種想法,你們猜一猜看誰能當我的知音。誰也有這樣的想法。雖然我不能滿足大家的愿望,但我卻可以讓同學們大飽眼福,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香港之夜。
一生讀文其余欣賞畫面。
六、教師總結:
這是巴金先生在1933年寫的文章,事過境遷,時隔74年之后,如今的香港已經不再孤單,他又重新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那里的夜依然那么美,燈依然那么亮。不!是更美,更亮了,那里如今演奏的是一首幸福的、充滿生機的樂曲。
七、《香港之夜》教學反思
?香港之夜》是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當中的第10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難點: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感悟香港之夜的美麗的景色,體會作者的語言美。圍繞著這個目標,我本著找到美,讀出美,想象美,感受美,這一線索進行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第一部分讓學生們直插重點段落,找到美,學生們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燈的特點,在理解的基礎上,帶著濃厚的感情再次讀文的時候,學生們再次感受到了美。在第二環節想象美當中,我設計了想、說、感受、讀、寫這樣的步驟,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模仿燈的動作的這個環節,學生們都興致勃勃的進入了情境。最后的環節我引領著學生們走進情境,學生們身臨其境,達到了和作者一起悲喜的境界,水到渠成的面對畫面背誦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或者段落。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達到了我預測中的三個目標;
1、引領者學生們達到了朗讀的高峰
2、引領者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課文,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3、使學生們學習到了融情入景的寫作方法。
4、在教學句子的修辭方面放手過大,沒有把比喻的重點句子找到,具體讓學生來說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這樣導致在最后總結:有幾個星的山的時候學生回答存在困難。
5、沒有做到完全預測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最后一個環節中,當我讓學生對著畫面背出自己的喜歡的段落、句子或者詞語的時候,由于擔心學生背不下來,所以只是提問了幾個學生而匆忙地結束,當我課后了解到有很多同學已經能夠背下整段話后,真是追悔莫及。這讓我想起了白校長的一句話:“你只背了你自己,你背學生了嗎?”
6、在體會作者心情的這個環節中,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學生思考,而是出現了和學生搶答的局面,其實通過課前的充分地預習,以及課中的層層鋪墊,學生有能力用自己積累的詞語總結出來,即使和我預設的不完全一樣,也能鍛煉他們的運用語言的能力,而我迫不及待地拋出“如夢如幻”限制住了學生思維,是不可取的。
我覺得語文教學就像巴金所寫的散文一樣,形散而神不散,讓學生們喜歡語文這是神,而學習方法是在此基礎上的,只有引領著學生們走進來,他們才會學習,這可能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而我卻相差的太遠了,而我相信我們每一位教師會用我們的信心和努力,讓我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些,最后用我們語文共同體的口號來結束我的反思:“那就是讓過程更加完美,讓結局不留遺憾?!蔽視υ谝院蟮恼Z文教學中多一些完美,少留一些遺憾。